今天的勤務非常精實,六趟中有四趟是ALS,其中一趟BLS還是上吊明顯死亡。
[549-車禍]
到達現場看到一位機車騎士俯臥在小轎車前輪前,現場目擊者表示機車騎士是跟路邊走出來的路人擦撞後倒到小轎車前面,小轎車跟機車騎士沒有碰撞,病患的安全帽還帶著,眼睛一直眨,對痛才有反應,我們做俯臥拖盔和翻身,翻正後上頸圈,瞳孔5+/5+,但眼球運動蠻奇怪的,血氧正常,但脈搏在140~150,橈動脈摸得到,上車後由於脈搏快,我們懷疑有失血的狀況,一邊做ETTC survey,一邊上IV,但血壓測出來還蠻正常的,左上腹有點硬,但並沒有鈍挫傷,到院後啟動創傷小組,血氧突然調到83,醫院就給了個NRM,但最後CT照出來沒有出血,病患意識也有改善,但脈搏依然快速,算是蠻奇怪沒找到原因的勤務。(原本是想說會不會是顱內問題影響到呼吸,所以心跳代償,但從CT來看不是)
[550-發燒(TB)]
到達現場家屬說87歲爺爺在二樓發燒,我們上去看有兩位家屬正在幫病患穿衣服,他們表示他有TB第一天返家投藥,中午還正常,剛剛來看就發現病患意識不清、發燒,我們好奇為什麼家屬都沒戴口罩,難道沒有傳染力嗎?他們說有,但因為剛剛很緊急所以來不及戴,這是我們所有人趕緊撤到門口,我便把隨身的N95口罩發給大家,學長進去把其中一個戴在患者身上再開始評估,患者對痛有反應,呼吸喘,SBP105,BT41.5,HR145,我們隔著N95給予NRM後搬運下樓,送醫過程中全程開窗戶,由於患者高燒且脈搏快,我們在路途中打上一條line掐水,送往忠孝醫院,到院後院方表示沒有隔離病房,經過討論和勤務中心指示,我們改送和平,路途上又續了一包IV,這段路程由於BT已經降到38.6,我反覆測量BT HR BP來調整流速,到院後第二包差不多也滴完了,BT38.3 HR115。這趟特別的點除了是BT患者外,我們的處置還發揮了現場穩定的功能,在長遠的路途中,在到院前已經完成部分的處置,讓患者的狀況獲得改善,到院後交接我們已經給1000ml的N/S,學姊就說那我抽血就可以啦。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2015/2/23] 539-非外傷性出血 541-車禍
[539-非外傷性出血]
吐血和氣切雙軌派遣,到現場年約70歲婦人躺在床上,口鼻氣切管冒出大量鮮血,意識對痛有反應,當下沒辦法判斷出血點到底是在哪,但明顯已經影響到呼吸了,現場SBP64,血氧34,我們拆除呼吸器換BVM bagging,有效將血氧拉至90以上,拉床單就開始搬運,車上一個人持續bagging,一個人測量生命徵象,我本來準備打IV,但因為距離醫院太近便作罷,車上血氧維持在80~90之間,病患意識明顯改善,對聲音有反應,但到院前一百公尺,血氧機突然測不出來,病患意識改變,頸動脈摸不到立即開始CPR入院,進去後又有pulse,但過一陣子又開始壓了,經過30分鐘還是急救無效。這趟應該是我跑救護以來最硬的勤務,ABC全部有問題,在以往的經驗,氣切病人難度難度真的很高,氣切管的狀況不易掌握,也不太能調整,裡面有異物也沒辦法抽吸,今天這個case到院抽吸的狀況是口中的血比較多,看起來比較像是食道那出血,可能是因為出血量大或者氣切管的cuff有問題,並沒辦法保護好呼吸道,雖然我們用BVM短暫維持住呼吸,但後續可肺又淹掉,或者是因為出血量太大導致OHCA,個人覺得這趟的狀況算是超過目前台灣EMS的防守範圍。
[541-車禍]
分隊附近的車禍,到達現場就看到一位婦人躺在地上,頭上已經沒有安全帽,他的機車跟他距離約4m,而他又跟肇事車距離4m,我帶著急救包和頸圈先去確認還有沒有生命跡象,現場對痛有反應,左腳open fracture,我先上頸圈,腳的問題由另外兩位學長處理,抓緊時間看瞳孔,左5-/右3+,血氧96,脈搏72,之後就上長背板送醫,送醫過程做防禦性給氧,一個人處理生命徵象,一個人做二評,一個人打IV,並在到院前啟動創傷小組。這趟勤務很特別的是現場四個人的默契很好,完全了解現場需要什麼而什麼還沒做可以快速補上,送醫過程也把能做的全部上了,是趟成就感十足的救護。
吐血和氣切雙軌派遣,到現場年約70歲婦人躺在床上,口鼻氣切管冒出大量鮮血,意識對痛有反應,當下沒辦法判斷出血點到底是在哪,但明顯已經影響到呼吸了,現場SBP64,血氧34,我們拆除呼吸器換BVM bagging,有效將血氧拉至90以上,拉床單就開始搬運,車上一個人持續bagging,一個人測量生命徵象,我本來準備打IV,但因為距離醫院太近便作罷,車上血氧維持在80~90之間,病患意識明顯改善,對聲音有反應,但到院前一百公尺,血氧機突然測不出來,病患意識改變,頸動脈摸不到立即開始CPR入院,進去後又有pulse,但過一陣子又開始壓了,經過30分鐘還是急救無效。這趟應該是我跑救護以來最硬的勤務,ABC全部有問題,在以往的經驗,氣切病人難度難度真的很高,氣切管的狀況不易掌握,也不太能調整,裡面有異物也沒辦法抽吸,今天這個case到院抽吸的狀況是口中的血比較多,看起來比較像是食道那出血,可能是因為出血量大或者氣切管的cuff有問題,並沒辦法保護好呼吸道,雖然我們用BVM短暫維持住呼吸,但後續可肺又淹掉,或者是因為出血量太大導致OHCA,個人覺得這趟的狀況算是超過目前台灣EMS的防守範圍。
[541-車禍]
分隊附近的車禍,到達現場就看到一位婦人躺在地上,頭上已經沒有安全帽,他的機車跟他距離約4m,而他又跟肇事車距離4m,我帶著急救包和頸圈先去確認還有沒有生命跡象,現場對痛有反應,左腳open fracture,我先上頸圈,腳的問題由另外兩位學長處理,抓緊時間看瞳孔,左5-/右3+,血氧96,脈搏72,之後就上長背板送醫,送醫過程做防禦性給氧,一個人處理生命徵象,一個人做二評,一個人打IV,並在到院前啟動創傷小組。這趟勤務很特別的是現場四個人的默契很好,完全了解現場需要什麼而什麼還沒做可以快速補上,送醫過程也把能做的全部上了,是趟成就感十足的救護。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2015/2/19] 528-CO中毒
[528-CO中毒]
今天因為弄演習的道具在分隊待到比較晚,來了趟餐廳的疾病派遣,勤務中心有提醒我們可能是CO中毒,到達現場時,轄區分隊的救護車和車組都到了,我們協同上去查看,餐廳有三層樓,有人不適的地方也是第三層,踏上通往三樓的樓梯,我腰帶上的CO感測器就開始叫,數值從25、31...我最高看到187ppm,開始疏散三樓的所有人,不適的患者也請旁人協助搬運到一樓,到一樓後大聲詢問有多少人不適,舉手的至少三十個人,我們通知勤務中心要啟動大量傷病患,並從車上拿下封鎖線,請轄區管制現場,並規劃兩個車道當醫療通道,明顯頭暈嘔吐者,先用車上兩支攜帶氧開始給氧,接下來開始檢傷,有明顯表徵和SpCO超過25者接掛紅色,spCO20以上無表徵給黃色,當支援車輛到達後便開始送醫,以鄰近醫院和有高壓氧的醫院為主,最後因為支援車輛不夠,我也跟著一位學長送了兩個人去醫院。說真的不管之前上了多少課,做過多少次演練,大量傷病患唯有跑到才是真的,這次也很幸運參與到決策圈中,這幾天針對各個環節做了思考,尤其CO中毒的MCI跟之前演練的都很不同,將一些想法列於下:
今天因為弄演習的道具在分隊待到比較晚,來了趟餐廳的疾病派遣,勤務中心有提醒我們可能是CO中毒,到達現場時,轄區分隊的救護車和車組都到了,我們協同上去查看,餐廳有三層樓,有人不適的地方也是第三層,踏上通往三樓的樓梯,我腰帶上的CO感測器就開始叫,數值從25、31...我最高看到187ppm,開始疏散三樓的所有人,不適的患者也請旁人協助搬運到一樓,到一樓後大聲詢問有多少人不適,舉手的至少三十個人,我們通知勤務中心要啟動大量傷病患,並從車上拿下封鎖線,請轄區管制現場,並規劃兩個車道當醫療通道,明顯頭暈嘔吐者,先用車上兩支攜帶氧開始給氧,接下來開始檢傷,有明顯表徵和SpCO超過25者接掛紅色,spCO20以上無表徵給黃色,當支援車輛到達後便開始送醫,以鄰近醫院和有高壓氧的醫院為主,最後因為支援車輛不夠,我也跟著一位學長送了兩個人去醫院。說真的不管之前上了多少課,做過多少次演練,大量傷病患唯有跑到才是真的,這次也很幸運參與到決策圈中,這幾天針對各個環節做了思考,尤其CO中毒的MCI跟之前演練的都很不同,將一些想法列於下:
- 檢傷:基本上依照START,現場全部患者都是綠色,因此現場檢傷主要是依照表徵和spCO數值而定,唯一開始有點小看病患數目,僅先挑幾個看起來比較不舒服的患者側spCO,但這樣太慢了,我的想法是直接快速切成頭暈想吐、頭暈及目前沒感覺三類,檢傷資源及醫療資源也可以集中在紅區,檢傷卡可以寫上spCO數值。
- 治療:CO治療就是吸氧,個人覺得在現場靠著幾支攜帶氧實在緩不濟急,一支滿的小氧只能撐19分鐘,更不用說大部分都不是滿的,我在使用上只開10L/min,以延長使用時間,但還是不足,我個人想法是覺得在救護車動線良好下,車子一到立即上三個病患並開始吸NRM,送往醫院。
- 後送:台北有四家具有高壓氧能力的醫院,但當天患者眾多,不太可能全部塞到那四家醫院,但我並沒有了解什麼樣的病患一定要送往高壓氧醫院,而什麼又可以在一般醫院慢慢吸NRM亦可,趁週末我閱讀了Masimo(spCO sensor廠商)所提供的文件,其中有點值得參考:
- 吸空氣(Room Air)CO的半衰期約300分鐘(300分鐘濃度減半),吸NRM之半衰期約60分鐘,高壓氧(2.5~3個大氣壓)之半衰期約23分鐘,使用高壓氧治療可大幅縮短CO中毒的影響時間。
- 中度CO中毒(COHb 21~40%)之表徵與預後與COHb濃度非正相關,如無法取得COHb(spCO)則以表徵判斷嚴重度,如可取得應一併考慮。
- 引用2006年Hampson NB和Weaver LK針對非侵入性CO sensor提出的處置指引,意識改變及神經學障礙併和spCO>25應送往有高壓氧之醫院。
- 至於spCO與COHb的相關性,我隨意抽兩份文獻都是呈現中度以下正相關,雖無法取代正規COHb測試,但對於第一時間判斷CO中毒是個好工具。
參考資料:http://www.physio-control.com/WorkArea/DownloadAsset.aspx?id=2147485313
[2015/2/17] 515-疾病
[515-疾病]
一趟疾病派遣,地址在轄區內的山上,且派遣單上寫著需要搬運,在半山腰遇到另一個分隊的水箱車,想應該是路途比較遙遠或者病患比較重需要多一點人來搬,車子一路開到山路的盡頭,三位家屬已經在那等候,表示病患是他們爺爺,已經91歲,住在山上6年沒有下山過,上次下山是因為在大陸有個沒見過面的妹妹,引此把他帶下山坐視訊,昨晚開始有吐血和黑便,希望我們協助就醫,住家離我們車子停放處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帶著三寶、軟墊和IV包,跟著家屬徒步進入,一路就是一般的石階梯,許多地方都生青苔,看得出來平常出入的人不多,走了10分鐘到了一處平房,家屬表示房子已經有百年歷史,實在很難想像台北還有這種地方,家中環境不算好,到處都有大水缸,可以看出是用來搜集雨水的,爺爺躺在床上,身型瘦弱,10年前有開過攝護腺,除此之外就沒有再看過醫生了,因此病史不詳,我們測量生命徵象,除了HR稍快外,其他都正常,但爺爺明顯蠻虛弱的,我們建議要送醫,但爺爺不太願意,最後才在家屬半抱半推下上了我們的搬運墊,一行人又扛著爺爺往回走,上車後他拒絕任何評估和處置,只好直接送到醫院,在送醫過程爺爺一直覺得警報器很吵,車子很震,我想也是我才在成功嶺沒坐車幾天,放假時搭遊覽車就超不習慣,雖然我們今天只是送一個病人,但對爺爺來說是睽違了好幾年又接觸外面的世界。
一趟疾病派遣,地址在轄區內的山上,且派遣單上寫著需要搬運,在半山腰遇到另一個分隊的水箱車,想應該是路途比較遙遠或者病患比較重需要多一點人來搬,車子一路開到山路的盡頭,三位家屬已經在那等候,表示病患是他們爺爺,已經91歲,住在山上6年沒有下山過,上次下山是因為在大陸有個沒見過面的妹妹,引此把他帶下山坐視訊,昨晚開始有吐血和黑便,希望我們協助就醫,住家離我們車子停放處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帶著三寶、軟墊和IV包,跟著家屬徒步進入,一路就是一般的石階梯,許多地方都生青苔,看得出來平常出入的人不多,走了10分鐘到了一處平房,家屬表示房子已經有百年歷史,實在很難想像台北還有這種地方,家中環境不算好,到處都有大水缸,可以看出是用來搜集雨水的,爺爺躺在床上,身型瘦弱,10年前有開過攝護腺,除此之外就沒有再看過醫生了,因此病史不詳,我們測量生命徵象,除了HR稍快外,其他都正常,但爺爺明顯蠻虛弱的,我們建議要送醫,但爺爺不太願意,最後才在家屬半抱半推下上了我們的搬運墊,一行人又扛著爺爺往回走,上車後他拒絕任何評估和處置,只好直接送到醫院,在送醫過程爺爺一直覺得警報器很吵,車子很震,我想也是我才在成功嶺沒坐車幾天,放假時搭遊覽車就超不習慣,雖然我們今天只是送一個病人,但對爺爺來說是睽違了好幾年又接觸外面的世界。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2015/2/14] 501-OHCA
[501-OHCA]
來了高救隊就很少寫OHCA了,會被寫出來的都是比較特殊的,到達現場時,轄區分隊說剛剛有瀕死式呼吸,旁邊只有一個看護,什麼都不清楚,確認沒有脈搏後便開始CPR,AED心率為PEA(其實蠻像sinus rhythm),由於病患已經有氣切,我們直接接BVM bagging,病患血管太細了沒辦法打IV,第二次分析還是PEA,確認脈搏已ROSC,且有Air hunger的現象,持續bagging,接上ET-CO2卻沒有波形和數值,胸部有起伏但很小,我聽診確認,兩側都有呼吸音,但同時也伴隨很大的液體聲,但吹氣沒有阻力,血壓血氧測量完(測不出)便搬運下樓,電梯內持續bagging和確認頸動脈和AED心率,差不多到一樓又沒有了,上車後就持續CPR到院,車上ET-CO2大概在2~3跑,心率持續PEA,到院後醫院有抽出一些食物,後來就Asystole了。這趟有兩個有趣之處,一個是人在邊緣的判斷,另一個是呼吸道的處理,雖然一直都知道人不能以OHCA一分為二,那是有段區間,有比較不OHCA的OHCA,也有比較像OHCA的活人,到了高救後對於這區間的判斷更為有經驗,藉由心率的電器活動和ET-CO2等,這個病患的狀況一直處在邊緣,因此需要不停確認到底有沒有跨過無脈搏線,便要換條流程。在進階呼吸道處置上倒是遇到瓶頸,這也可能是病患主要的死因,明顯可以感覺到通氣效率不佳,但並無法確切找出原因(可能是有異物在氣管中,也有可能是氣切管位置有問題),後來醫生說他的氣道都有重建過,也可能是個原因,如果必要是可以移除氣切管,把口封起來,改插endo。
來了高救隊就很少寫OHCA了,會被寫出來的都是比較特殊的,到達現場時,轄區分隊說剛剛有瀕死式呼吸,旁邊只有一個看護,什麼都不清楚,確認沒有脈搏後便開始CPR,AED心率為PEA(其實蠻像sinus rhythm),由於病患已經有氣切,我們直接接BVM bagging,病患血管太細了沒辦法打IV,第二次分析還是PEA,確認脈搏已ROSC,且有Air hunger的現象,持續bagging,接上ET-CO2卻沒有波形和數值,胸部有起伏但很小,我聽診確認,兩側都有呼吸音,但同時也伴隨很大的液體聲,但吹氣沒有阻力,血壓血氧測量完(測不出)便搬運下樓,電梯內持續bagging和確認頸動脈和AED心率,差不多到一樓又沒有了,上車後就持續CPR到院,車上ET-CO2大概在2~3跑,心率持續PEA,到院後醫院有抽出一些食物,後來就Asystole了。這趟有兩個有趣之處,一個是人在邊緣的判斷,另一個是呼吸道的處理,雖然一直都知道人不能以OHCA一分為二,那是有段區間,有比較不OHCA的OHCA,也有比較像OHCA的活人,到了高救後對於這區間的判斷更為有經驗,藉由心率的電器活動和ET-CO2等,這個病患的狀況一直處在邊緣,因此需要不停確認到底有沒有跨過無脈搏線,便要換條流程。在進階呼吸道處置上倒是遇到瓶頸,這也可能是病患主要的死因,明顯可以感覺到通氣效率不佳,但並無法確切找出原因(可能是有異物在氣管中,也有可能是氣切管位置有問題),後來醫生說他的氣道都有重建過,也可能是個原因,如果必要是可以移除氣切管,把口封起來,改插endo。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2015/2/11] 498-疾病
雙軌派遣,到達現場一位年約70歲爺爺倒在自家門口,家屬表示他爬樓梯到四樓說頭暈後就倒下去,過去有HTN和DM,現場對痛有反應,RR24,SpO2 85,SBP190,HR130,BT35.7,pupil 4+/4+,B/S 143,給予NRM後,SpO2拉到96,有尿失禁,現場沒有找到明顯的答案,搬運過程病患意識改善,對聲音有反應,到車上已經可以配合指令,單腳滑脫跟手腳運動功能都正常,到院後3 lead是正常,換回Simple mask血氧又往下掉。實在很難直接想到一個問題是符合這樣的表徵,如果說TIA,呼吸狀況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後來何醫師覺得是CGS,短暫冠狀動脈灌流不足,後續呼吸跟脈搏算是代償,不過做12 lead應該也找不到問題。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2015/2/5] 488-疾病
[488-疾病]
住家一樓的疾病派遣,到達現場病患是年約80歲奶奶,只有一位外傭在旁,他說奶奶從晚上開始呼吸不太正常,看起來動力不佳,血氧84,且意識狀況不好,我們立即開始BVM,並測量其他生命徵象,BVM幾口後血氧就拉到100,其他生命徵象正常,呼吸音有rales,搬運前換NRM,到車上補測血糖74,pitting edema 1+,我覺得是心臟的問題,到院後12導程是正常,且醫院是用低血糖處理,但我覺得沒有這麼單純就是了。這趟比較值得提的是活人bagging,要抓到吸氣再給,有沒有給成功阻力差很多。
住家一樓的疾病派遣,到達現場病患是年約80歲奶奶,只有一位外傭在旁,他說奶奶從晚上開始呼吸不太正常,看起來動力不佳,血氧84,且意識狀況不好,我們立即開始BVM,並測量其他生命徵象,BVM幾口後血氧就拉到100,其他生命徵象正常,呼吸音有rales,搬運前換NRM,到車上補測血糖74,pitting edema 1+,我覺得是心臟的問題,到院後12導程是正常,且醫院是用低血糖處理,但我覺得沒有這麼單純就是了。這趟比較值得提的是活人bagging,要抓到吸氣再給,有沒有給成功阻力差很多。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2015/2/3] 478-靜脈曲張破裂
[478-靜脈曲張破裂]
這趟在出勤前就從勤務中心得知是靜脈曲張破裂,第一次遇到這種case,到達現場一名年約40歲左腳都是血,他表示他靜脈曲張已經很多年了,之前有做電燒,最近左腳有被撞到,有個小傷口,因為有點潰爛,所以他有敷藥,剛剛突然就破掉,我們把它的包紮打開,看到約1*1的L/W,持續出血,一位學長先壓著,我們把其他血跡清洗後再包紮,送往松山三總,到院後急診醫師說這個需要轉內湖三總給淋巴血管外科處理,主要有兩個原因:1. 出血評估為深層動脈破裂 2. 病患過去有做過電燒,結構上已經改變,他就算做也只能直接開進去找出血點止血,但對於預後的處理他不夠專業,所以還是要給專科醫生處理。
這趟在出勤前就從勤務中心得知是靜脈曲張破裂,第一次遇到這種case,到達現場一名年約40歲左腳都是血,他表示他靜脈曲張已經很多年了,之前有做電燒,最近左腳有被撞到,有個小傷口,因為有點潰爛,所以他有敷藥,剛剛突然就破掉,我們把它的包紮打開,看到約1*1的L/W,持續出血,一位學長先壓著,我們把其他血跡清洗後再包紮,送往松山三總,到院後急診醫師說這個需要轉內湖三總給淋巴血管外科處理,主要有兩個原因:1. 出血評估為深層動脈破裂 2. 病患過去有做過電燒,結構上已經改變,他就算做也只能直接開進去找出血點止血,但對於預後的處理他不夠專業,所以還是要給專科醫生處理。
[2015/2/2] 466-OHCA
[266-OHCA]
一大早捷運站的雙軌派遣,派遣單上寫創傷,我們很懷疑捷運站出口不太可能會因為創傷而心肺停止吧,現場離轄區分隊非常的近,而我們也只比他們晚兩分鐘到達,帶著兩包跑到捷運站入口就看到轄區分隊已經在CPR,病患為年約70歲男性,站務人員表示剛剛他就在走樓梯的途中倒下,由於病人倒在靠右的位置,我們只有左側可以操作,接觸時AED剛好執行第一次分析,心律VF,充電後完成第一次電擊,我立即備IV和抽bosmin 1mg,另外一位學長打,由於當天是雨天,地板跟病患的手都很濕,IV剛打上時已經要進行第二次分析,而電擊後因為病患的手抽動,來不及固定的IV又掉了出來,學長在嘗試打一次,我同時也開始抽amiodarone 300mg,第二支IV打失敗,差不多到了第三次電擊,這時另一位學長來嘗試另一隻手,IV上了以後立即推amiodarone,此時準備把病患放到長背板準備搬運,我則是開始收拾器材,離開前,心律從VF轉成PEA,我確認脈搏還是沒摸到,到車上就持續CPR到院,原本車上要再給一支bosmin,但IV又在搬運的過程掉了,到院後已經Asystole。這趟我覺得蠻可惜的,現場有bystander CPR,轄區分隊兩分鐘就到,ALS團隊四分鐘就到,但因為給藥途徑不容易建立,藥物矯正心律後心臟已經沒力了,後來在返隊有跟學長稍微討論一下,這種VF的狀況,固定IV跟給藥要很積極,不然一電擊就功虧一簣。
一大早捷運站的雙軌派遣,派遣單上寫創傷,我們很懷疑捷運站出口不太可能會因為創傷而心肺停止吧,現場離轄區分隊非常的近,而我們也只比他們晚兩分鐘到達,帶著兩包跑到捷運站入口就看到轄區分隊已經在CPR,病患為年約70歲男性,站務人員表示剛剛他就在走樓梯的途中倒下,由於病人倒在靠右的位置,我們只有左側可以操作,接觸時AED剛好執行第一次分析,心律VF,充電後完成第一次電擊,我立即備IV和抽bosmin 1mg,另外一位學長打,由於當天是雨天,地板跟病患的手都很濕,IV剛打上時已經要進行第二次分析,而電擊後因為病患的手抽動,來不及固定的IV又掉了出來,學長在嘗試打一次,我同時也開始抽amiodarone 300mg,第二支IV打失敗,差不多到了第三次電擊,這時另一位學長來嘗試另一隻手,IV上了以後立即推amiodarone,此時準備把病患放到長背板準備搬運,我則是開始收拾器材,離開前,心律從VF轉成PEA,我確認脈搏還是沒摸到,到車上就持續CPR到院,原本車上要再給一支bosmin,但IV又在搬運的過程掉了,到院後已經Asystole。這趟我覺得蠻可惜的,現場有bystander CPR,轄區分隊兩分鐘就到,ALS團隊四分鐘就到,但因為給藥途徑不容易建立,藥物矯正心律後心臟已經沒力了,後來在返隊有跟學長稍微討論一下,這種VF的狀況,固定IV跟給藥要很積極,不然一電擊就功虧一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