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2023/6/9] 2326-意識不清

 [2326-意識不清]

一趟疾病派遣,兩號告知病患呼吸不正常,還在做OHCA辨別,有消息會通知,不過到達現場前都沒有後續續報,但我們還是帶相對完整的器材到現場。

這是一棟公寓二樓,家屬表示他85歲媽媽昨天開始就會短暫失去意識,但又會恢復,不過今日八點開始就一直呈現意識不清,有時候呼吸很急促,接觸病患對痛有反應,呼吸蠻喘的,橈動脈摸得到,HR36 BP180/80 SpO2 98,我看到心跳很慢且oximeter waveform完整,應該是可靠的數據,便決定先做3導程,是3度AV Block,同時家屬表示並患有糖尿病,不過目前並沒有在用藥,前陣子跌到摔斷髖關節,去急診時有告知心臟血管有些狹窄,我再瞄了一下3導程,確實有點STE,趕緊做了12導程,卻沒有其他發現,就是3AVB with RBBB,雖然說病患rate很慢,但血壓還維持得住,應該不會導致意識不清,同時覺得呼吸pattern忽快忽慢,很像陳氏呼吸,其他神經學檢查沒有發現異狀,說時遲那時快,病患心率改變像是在抽搐,心電圖超抖,我都以為是VF,趕緊確認是有脈搏的,大概抽20秒後又恢復,這些跡象都讓我們走向CVA的方向,送醫過程並沒有意外就到了醫院。

到院後心率變得比較快,大概在50上下,且變成Junctional Rhythm,醫院覺得T wave很高,有可能是高血鉀,準備給3支Sodium Bicarbonate,就在這時候病患就stand still,短暫CPR幾秒鐘心律又恢復,Sodium Bicarbonate打下去後,T wave就降下來,至少高血鉀是診斷之一,不過sick sinus syndrome跟腦的問題也還沒辦法排除,後續就先放TCP再找原因。

從結果而論我們應該可以在現場就開始TCP,不過以當時能獲得的資訊,真的很勉強,後來與醫師討論,雖然心率慢,但血壓還ok,真的也不是很中TCP的方向,但後續stand still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2023/5/12] 2314-OHCA

 [2314-OHCA]

今天分隊異常安靜,六個小時只出了一趟,而這時就出了一個捷運站目擊OHCA,這種公共場所很有機會就活,學長車也開的特別快。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報案這一刻,這趟救護其實是110轉報的,在派遣員接報後16秒,他就派出BLS救護車,並致電分隊確認,接著他回撥報案人電話,是位在美國執業醫師的台灣人,快速確定為OHCA,開始指導CPR,派遣ALS救護車,這時距離派遣BLS救護車只過了50秒,一樣致電分隊確認,因為BLS救護車不是最近的分隊,又再加派最近的一台水箱車,一樣致電分隊確認,到這時候其實距離接報才過110秒而已。

把到院前(pre-hospital)救護支援派出去後,派遣員又開始找到達前(pre-arrival)的急救資源,派遣員致電最近的一個AED場所,希望有人可以把AED帶過去,不過並沒有接通,接著他打給附近的派出所,對方回覆已經有員警帶過去了,在這時候距離接報210秒,而水箱車、BLS救護車、ALS救護車就在90秒內陸續抵達。

我們到達時,一位70歲男性倒臥捷運站出口,水箱車人員已經貼上AED,第一次分析為PEA,BLS救護車已經建構好iGel,第二次分析仍為PEA,將衣服剪開打上IO後,迎來第三次分析變成VF,進行去顫電擊後,給予Epinephrine 1mg IO,第四次分析還是VF,電擊後給與Amiodarone 300mg IO,第五次分析還是VF,再給予Epinephrine 1mg IO後,就準備搬運上車,一上車馬上第六次分析還是VF,電擊後給與第二個dose Amiodarone 150mg,後續送醫過程中,我與學長共同判別心率為PEA,再給予Epinephrine 1mg IO後到院,看波形是STD,可能在Anterior有infraction,到院後急救30分鐘後ROSC,疑似Anterior infraction,送去做導管。

說實在在公共場所急救大家情緒都會比較亢奮,但互相提醒把節奏抓穩是很重要的;回顧現場急救其實做得很「標準」,有點像是教科書那樣給藥,我也在四分鐘左右抽了6支藥,即便是這麼成功的急救,現場派遣了11個人,來了5台去顫器,也無法保證一定可以救活人,但這就是一個系統,只要這要的模式可以持續發生,那一定可以有效增加存活率;看到派遣歷程在5分鐘內洋洋傻傻超過30項紀錄,深覺得派遣員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多工完成這麼多步驟,實在太強了,這真的不是外界可以想像的。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2023/2/10] 2249-中暑

最近新TP進入分隊,救護內容變得非常精實,今日晚上來了趟健身房的報案,報案內容僅提到病患嘔吐,我們到場時員工已經在一樓引導,表示客人倒臥在逃生出口,被其他客人發現,繞了很長的路,到達蒸氣室的門口,該區塊已經淨空,病患躺臥在地上,員工將他的腳用板凳墊高。

接觸病患時患者膚色非常紅,意識清楚可以回應,但是反應就慢慢的,旁邊的員工表示依照紀錄他應該做了20分鐘的蒸氣浴,這個時間比正常多很多,正常應該是3-5分鐘,在我們還沒有到場前,他有全身抖動,且嘔吐,思路馬上走向熱中暑,額溫一量為40.4度,我立即向團隊共享想法,目前看起來是熱中暑,我們測量血壓看看是不是有低血壓的問題,並準備IV,這同時學長作動眼測試發現,病患並沒有辦法將眼球往左轉,不過是兩側眼睛都是這樣,當時病患的意識狀況還沒辦法配合手腳的神經學評估,因此我決定等體溫降下來,意識狀況改善後再做後續評估,此時血壓僅93/62,跟我的預期相符,因為病患體溫很高血管很大條,我從腰包拿出一支20G IC很快就打上,並全速輸液,不過事後回顧我應該要建立18G以上的管徑。

初步處置後便準備開始搬運,上車後已經輸液400ml,體溫降至37.8度,意識狀況逐漸改善,原定送往鄰近的中度級醫院,出發後再次評估神經學,確實眼睛還是沒辦法往左看,手腳力量發現左邊稍微弱一點點,以PE的結果來說雖然有跡象,但並不是很明確,不過中暑就是腦灌流不足,後續產生部分腦部血管障礙也不是不可能,就在送醫中決定轉送重度級醫院,到院後輸液已達600ml,雖然血壓跟現場沒有好多少,但單側神經學障礙消失,最後有追診斷,就是單純熱中暑,於隔日早上出院。

這案件存在到院前救護的困難,中暑因為腦部灌流不足,本來就可能產生各種神經學障礙,但我們沒辦法等腦部灌流完全恢復,再次進行神經學評估,終究要在某個時間點做出決定,雖然覺得中風的可能性不高,但還是有點跡象,事後論也不覺得是個錯誤的決定,同時會覺得更大管徑的輸液,有助益意識恢復,可能可以讓我們在病患意識比較好的狀況下做決定。

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2022/6/4] 2120-敗血性休克

端午連假炎熱的下午,接到了一個通報,37歲男性疾病,在出發前派遣中心再補充,報案人是病患媽媽,說他兒子爬不起來,說實在當下覺得沒什麼有用的資訊,著裝完後就出發(因應疫情,現在所有勤務都是穿標準防護)。

到了住家門外,按了電鈴都沒有反應,可能是壞了,便撥打電話給報案人,對方接起來語無倫次的陳述他兒子暈到爬不起來等,聽到報案人這麼慌張,我都有點醒了,在等待他來開門時,我就回車上帶藥物包,報案人打開門指引我們,表示他兒子有精神疾病,不舒服好幾天都不去看醫生,今天就暈倒了。

進入臥房時,看到病患躺在床上,眼睛半開,「意識不清,體溫高,cold sweating」我用三個關鍵字快速跟後來進來的學長姐交接,提醒是一個危及的病患,聽過一陣評估,GCS E2V2M4,RR 36/min,BP 94/56mmHg,HR 160/min,SpO2 89%,B/S High,BT 39.7°C,基本上沒一個生命徵象正常的,再跟家屬確認病患有糖尿病,今天早上還有自己打胰島素。

思緒從發燒出發,發燒代表感染,要延伸思考有沒有敗血症的問題,在2016年以後,敗血症的診斷就捨棄SIRS,改用qSOFA及SOFA來判斷,qSOFA是一個院外可以用來懷疑敗血症的工具,包含GCS<15 / RR>22/min / SBP<100mmHg,只要三個要件中符合兩項,就要進一步檢視SOFA,這病患沒有懸念三項都符合,SOFA有六個項目,可以用心腦肺肝腎血來記憶,包含血壓、GCS、PaO2/FiO2、膽紅素、Creatinine、血小板,每個項目都有0-4分,只要總分超過2分就是敗血症,雖然其中牽扯到很多lab data,但這病患光GCS跟血壓就超過2分了,至於符不符合敗血性休克,則要看對於輸液的反應,敗血性休克的定義是給予輸液治療後,還需要升壓劑才能達到MAP>65,且lactate>2mmol/L,另外,意識的問題也可能受到高血糖影響。

大方向上可以確立感染導致敗血的方向,初始治療可以給予1-2L的輸液,另外有兩個需要考量的點,一個是家屬表示病患已經不舒服十天了,有可能長時間發燒而脫水,此外,因為身體壓力導致腎上腺素分泌,也會抑制胰島素功能,導致高血糖,進而導致溶質性利尿,讓脫水這件事更嚴重,光是高血糖這件事就可以給2L以上的輸液了。

想了那麼多,總之就是灌水,雖然血管都已經塌掉了,但幸運還是打上一支20G,到院前輸液1L,可惜對輸液完全沒反應,敗血性休克的可能性更高了,因為鄰近的醫學中心都滿載,所以我們把病患送到較遠的醫院接受治療。

雖然無法定論,但在這個時間點,這樣的感染症,還真的蠻像COVID-19的,沒有病識感的病人,倒下就直接重症。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2021/3/5] 1963-異物梗塞

 [1963-異物梗塞]

沒想到距離上一篇已經一年半了,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有一段時間沒有跑救護,最近一些危急的案子也不會跟,但沒想到今天卻碰到教科書等級的案子。

年約60歲異物梗塞派遣,勤務中心表示病患意識清楚,在經驗中異物梗塞案件中只有10%是真的異物梗塞,這種說意識清楚很有可能只是魚刺卡到喉嚨之類的。到達現場是一樓民宅,一進門就看到病患站著,臉色蒼白,呼吸發出巨大的異音(可能是stridor,但當下沒仔細判斷),家屬表示剛剛喝完牛奶就呼吸困難,過去有腦瘤,開過五次刀,所以本來吞嚥就比較困難,我趕緊把血氧機夾上去,只有60%左右,就開始操作哈姆立克,這是我第一次做真人哈姆立克,也從來沒想過有機會在現場做這樣的技術,因為真的異物梗塞在救護車到達時大多都已經倒在地上了,這個病患因為尚能夠呼吸才可以撐比較久,隨著哈姆立克操作,病患吐出一些痰跟剛剛喝的牛奶,但並沒有看到塊狀物,這時血氧已經只剩41%,大概做了20次後我請學長接手,其實當下還蠻尷尬的,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實在不知道多久病患會倒,在訓練中都是壓五下他就倒了,沒想到可以撐這麼久,當下我有個想法是掛個NRM來提高FiO2,畢竟病患還可以呼吸,應該會有幫助,但在這時病患就倒下了,接著學長就開始進行胸外按壓,我則準備BVM、喉頭鏡跟Magill,但後續Bagging的時候發現沒什麼阻力,而且病患的反應變大,包含會阻擋胸外按壓,嘴巴也咬的很緊,我們感覺他的狀況跟剛剛不同,重新評估,呼吸異音也消失,血氧在Bagging下逐步升至100%,但這過程中沒有看到明顯的異物排出,可能被吞下去了吧,後續生命徵象就穩定送醫。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2019/9/16] 1909-OHCA

[1909-OHCA]
竟然9個多月沒有打救護日誌了,主要最近沒有遇到非常值得討論的案例。今天這趟OHCA,並沒有什麼特別,而是有很多細節做得不好,所以紀錄一下以利未來檢討。

養護中心的疾病派遣,我們到達後值班護理師說病患呼吸怪怪的,我們看到許多看護在旁拍痰、抽痰,乍看其實不太像OHCA臉,我先評估脈搏,一開始的幾秒我是沒摸到,但後面有感受到一兩下脈動,我不是很確定,請學長AB來確認,我在他們兩個人評估的時候觀察呼吸,是沒有呼吸的,所以我先把BVM拿出來,兩位學長摸完覺得有,我們便開始量V/S,但我越想越不對,再摸一次覺得還是沒有,便決定開始走OHCA流程;一位學長開始CPR,我黏貼AED,另一位學長先下樓拿Autopulse,心律是PEA,速度蠻慢的,QRS也是寬的,我拿iGel #4建立呼吸道後,便開始分開做,此時Autopulse拿回來了,我便把擔架推到樓下放平,並準備好IV,之後送醫過程中,我嘗試上IV,第一針Rupture,第二針有打上,但不小心被自己扯出來了,最後到院後家屬決定放棄。

說實在很久沒有出單車OHCA,需要一個人做這麼多單項,很多東西做的不是很好,未來要特別注意:
1. 判斷OHCA有疑慮就開始壓了(即便有一點點感覺,只要不明顯就算是)。
2. 有NG記得先拔除再放SGA。
3. 有機會的IV,要先備OPsite。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8/12/17] 1792-過敏性休克 1798-溺水

[1792-過敏性休克]
一家診所的疾病派遣,勤務中心在出勤過程中告知呼吸喘冒冷汗,我本來以為是ACS之類的問題,到現場一名年約80歲婦人躺在診療床上,醫師表示他今天胃寒來看診,幫他打了一支Keflex(抗生素) IM後馬上開始冒冷汗,呼吸喘且有Wheezing,接觸時患者意識清楚,RR約30次,血氧89%,呼吸音除了Wheezing外還有Rales,雙眼水腫,給予Simple mask後先搬運上車,此時血壓只有74/38,脈搏90,一位學長先IV,我則做12導程心電圖,並同時給予Epinephrine 0.3mg IM,EKG為Normal Sinus Rhythm,但Lead II/III/aVF有0.1xmV的上升,但我認為那幅度太小,且沒有Bradycardia,不像Inferior MI,另外有All Lead hyper T wave,可能是因為心臟負荷太大造成再極化異常,及V1的R wave比較高,一般是RBBB/RVH/Posterior MI,但都不符合,就不清楚為什麼;打完Epinephrine後一分鐘就不冒冷汗了,四肢也變得溫暖,血壓上升到84/42,眼睛也消下去了,但血氧仍然不高,換NRM後可以才拉到96,到院血壓102/58,脈搏90,繼續給予A+B及輸液治療;到院後EKG的hyper T wave比較沒有這麼明顯,但V1 R wave及II/III/aVF仍然跟現場做的一樣,掉出之前的EKG是沒有變化,後來確診過敏性休克,收住院繼續療養。
這趟困難的點是要確定是藥物過敏造成,要是是因為ACS導致的病情卻給Epinephrine反而會害了病患,在EKG不能算是正常的狀況下要決定是過敏性休克實在有點壓力,好險已結果看是正確的選擇,之前有遇過兩次過敏性休克,都是藥物過敏,但這是第一次打,效果比想像的顯著非常多。

[1798-溺水]
因為單位的關係,之前完全沒遇過這種類型的勤務,算是上了一課。一名年約80歲奶奶被河岸的保全發現走在河中間,立即把他拉上來,我們接觸時患者意識清楚,但一直發抖,不講話,我們先把他拖上岸,車上血壓血氧正常,開始評估有無外傷及呼吸音,都沒有發現異常,到院體溫33.5度,直入重症區主動回溫。這趟有個大敗筆就是車上沒量體溫,如果知道是低體溫應該要做EKG,避免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