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2023/6/9] 2326-意識不清

 [2326-意識不清]

一趟疾病派遣,兩號告知病患呼吸不正常,還在做OHCA辨別,有消息會通知,不過到達現場前都沒有後續續報,但我們還是帶相對完整的器材到現場。

這是一棟公寓二樓,家屬表示他85歲媽媽昨天開始就會短暫失去意識,但又會恢復,不過今日八點開始就一直呈現意識不清,有時候呼吸很急促,接觸病患對痛有反應,呼吸蠻喘的,橈動脈摸得到,HR36 BP180/80 SpO2 98,我看到心跳很慢且oximeter waveform完整,應該是可靠的數據,便決定先做3導程,是3度AV Block,同時家屬表示並患有糖尿病,不過目前並沒有在用藥,前陣子跌到摔斷髖關節,去急診時有告知心臟血管有些狹窄,我再瞄了一下3導程,確實有點STE,趕緊做了12導程,卻沒有其他發現,就是3AVB with RBBB,雖然說病患rate很慢,但血壓還維持得住,應該不會導致意識不清,同時覺得呼吸pattern忽快忽慢,很像陳氏呼吸,其他神經學檢查沒有發現異狀,說時遲那時快,病患心率改變像是在抽搐,心電圖超抖,我都以為是VF,趕緊確認是有脈搏的,大概抽20秒後又恢復,這些跡象都讓我們走向CVA的方向,送醫過程並沒有意外就到了醫院。

到院後心率變得比較快,大概在50上下,且變成Junctional Rhythm,醫院覺得T wave很高,有可能是高血鉀,準備給3支Sodium Bicarbonate,就在這時候病患就stand still,短暫CPR幾秒鐘心律又恢復,Sodium Bicarbonate打下去後,T wave就降下來,至少高血鉀是診斷之一,不過sick sinus syndrome跟腦的問題也還沒辦法排除,後續就先放TCP再找原因。

從結果而論我們應該可以在現場就開始TCP,不過以當時能獲得的資訊,真的很勉強,後來與醫師討論,雖然心率慢,但血壓還ok,真的也不是很中TCP的方向,但後續stand still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2023/5/12] 2314-OHCA

 [2314-OHCA]

今天分隊異常安靜,六個小時只出了一趟,而這時就出了一個捷運站目擊OHCA,這種公共場所很有機會就活,學長車也開的特別快。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報案這一刻,這趟救護其實是110轉報的,在派遣員接報後16秒,他就派出BLS救護車,並致電分隊確認,接著他回撥報案人電話,是位在美國執業醫師的台灣人,快速確定為OHCA,開始指導CPR,派遣ALS救護車,這時距離派遣BLS救護車只過了50秒,一樣致電分隊確認,因為BLS救護車不是最近的分隊,又再加派最近的一台水箱車,一樣致電分隊確認,到這時候其實距離接報才過110秒而已。

把到院前(pre-hospital)救護支援派出去後,派遣員又開始找到達前(pre-arrival)的急救資源,派遣員致電最近的一個AED場所,希望有人可以把AED帶過去,不過並沒有接通,接著他打給附近的派出所,對方回覆已經有員警帶過去了,在這時候距離接報210秒,而水箱車、BLS救護車、ALS救護車就在90秒內陸續抵達。

我們到達時,一位70歲男性倒臥捷運站出口,水箱車人員已經貼上AED,第一次分析為PEA,BLS救護車已經建構好iGel,第二次分析仍為PEA,將衣服剪開打上IO後,迎來第三次分析變成VF,進行去顫電擊後,給予Epinephrine 1mg IO,第四次分析還是VF,電擊後給與Amiodarone 300mg IO,第五次分析還是VF,再給予Epinephrine 1mg IO後,就準備搬運上車,一上車馬上第六次分析還是VF,電擊後給與第二個dose Amiodarone 150mg,後續送醫過程中,我與學長共同判別心率為PEA,再給予Epinephrine 1mg IO後到院,看波形是STD,可能在Anterior有infraction,到院後急救30分鐘後ROSC,疑似Anterior infraction,送去做導管。

說實在在公共場所急救大家情緒都會比較亢奮,但互相提醒把節奏抓穩是很重要的;回顧現場急救其實做得很「標準」,有點像是教科書那樣給藥,我也在四分鐘左右抽了6支藥,即便是這麼成功的急救,現場派遣了11個人,來了5台去顫器,也無法保證一定可以救活人,但這就是一個系統,只要這要的模式可以持續發生,那一定可以有效增加存活率;看到派遣歷程在5分鐘內洋洋傻傻超過30項紀錄,深覺得派遣員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多工完成這麼多步驟,實在太強了,這真的不是外界可以想像的。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2023/2/10] 2249-中暑

最近新TP進入分隊,救護內容變得非常精實,今日晚上來了趟健身房的報案,報案內容僅提到病患嘔吐,我們到場時員工已經在一樓引導,表示客人倒臥在逃生出口,被其他客人發現,繞了很長的路,到達蒸氣室的門口,該區塊已經淨空,病患躺臥在地上,員工將他的腳用板凳墊高。

接觸病患時患者膚色非常紅,意識清楚可以回應,但是反應就慢慢的,旁邊的員工表示依照紀錄他應該做了20分鐘的蒸氣浴,這個時間比正常多很多,正常應該是3-5分鐘,在我們還沒有到場前,他有全身抖動,且嘔吐,思路馬上走向熱中暑,額溫一量為40.4度,我立即向團隊共享想法,目前看起來是熱中暑,我們測量血壓看看是不是有低血壓的問題,並準備IV,這同時學長作動眼測試發現,病患並沒有辦法將眼球往左轉,不過是兩側眼睛都是這樣,當時病患的意識狀況還沒辦法配合手腳的神經學評估,因此我決定等體溫降下來,意識狀況改善後再做後續評估,此時血壓僅93/62,跟我的預期相符,因為病患體溫很高血管很大條,我從腰包拿出一支20G IC很快就打上,並全速輸液,不過事後回顧我應該要建立18G以上的管徑。

初步處置後便準備開始搬運,上車後已經輸液400ml,體溫降至37.8度,意識狀況逐漸改善,原定送往鄰近的中度級醫院,出發後再次評估神經學,確實眼睛還是沒辦法往左看,手腳力量發現左邊稍微弱一點點,以PE的結果來說雖然有跡象,但並不是很明確,不過中暑就是腦灌流不足,後續產生部分腦部血管障礙也不是不可能,就在送醫中決定轉送重度級醫院,到院後輸液已達600ml,雖然血壓跟現場沒有好多少,但單側神經學障礙消失,最後有追診斷,就是單純熱中暑,於隔日早上出院。

這案件存在到院前救護的困難,中暑因為腦部灌流不足,本來就可能產生各種神經學障礙,但我們沒辦法等腦部灌流完全恢復,再次進行神經學評估,終究要在某個時間點做出決定,雖然覺得中風的可能性不高,但還是有點跡象,事後論也不覺得是個錯誤的決定,同時會覺得更大管徑的輸液,有助益意識恢復,可能可以讓我們在病患意識比較好的狀況下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