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2016/7/13] 1031-嘔吐 1034-OHCA(7個月)

[1031-嘔吐]
一個鞋店的派遣,一名年約30歲女性突然頭暈、嘔吐,沒有任何病史,我們到達現場意識清楚生命徵象正常,病患也表示好很多了,便決定自行就醫,而後來傍晚送病患去醫院時剛好遇到她,得知是子宮外孕,這樣想想其實表徵蠻合理的,但要在現場想到根本不可能啊。

[1034-OHCA(7個月)]
勤務中心派了一趟一歲的OHCA救護,依照過去的經驗,十個小兒OHCA有9.5個都是熱筋攣,除了兩包外,我拿出車上的2.5號LMA,如果夠大隻的一歲嬰兒(10kg以上)應該可以用,當我們踏進住家房間看到轄區分隊正在CPR,馬上大喊打帶跑,先走先走,移動的路上同時問狀況,AED分析為Asystole,沒有電擊,上一次看到正常已經是40分鐘前,到車上就以15:2進行,同時我上了OPA,並嘗試找血管,但實在是看不到就放棄了,中途拿了一包N/S墊在小朋友的肩部,成嗅吸姿勢讓呼吸道更暢通,到院後由兒科醫生插管後就ROSC了,且心律很漂亮(narrow QRS, HR>150),猜測應該是單純的窒息導致,至於癒後就要看大腦損傷的狀況。
除了成人OHCA外,其他年齡層都是嬰兒(1個月~1歲),特別列出嬰兒OHCA需要注意的點:
0. 嬰兒體重:學理上是3-8kg,可以依照年紀內插。
1. 確認脈動點:肱動脈或股動脈(因為嬰兒脖子太短)。
2. CPR位置:兩乳連線中點下一指。
3. CPR深度:4公分或1/3胸廓。
4. AED:以前後貼為主,有小兒模式在出勤時先切換。
5. Ambu:車上有四種mask(成人、兒童、嬰兒及新生兒,兒童在三合一內,嬰兒和新生兒應該放在車上)、以及兩種ambu,實務操作上只要mask對,給氣量以10ml/kg為原則即可。
6. LMA:目前局有發2.5號LMA,適用10~25kg,一歲應該就可使用,但嬰兒目前只有OPA可用。
7. 嗅吸姿勢:因為小朋友頭比較大,故3歲以下可以在肩部墊高3公分,使呼吸道更暢通。
8. Epinephrine:0.01mg/kg,像今天這case只有7kg,可以先抽0.1ml(0.1mg),用N/S稀釋到1ml再推注0.7ml。
9. Amiodarone:5mg/kg,可以重複給一次。
10. 打帶跑:現場ambu準備好、AED貼上、OPA放好立即離開現場,爭取時間做PA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